2014年9月4日 北彊喀納斯旅遊的一個景點--圖瓦人家訪
據他們的自我介紹
說是成吉思汗西征時,途經喀納斯,被留下來養馬儲備軍力的一群人
他們用古老的禮儀來接待我們
招待賓客的點心有奶茶和奶疙瘩及炒小米等傳統食物
這位是這個葉爾德什家族的小兒子,為來訪賓客吹著傳統樂器
這位是葉爾德什家族的大哥
這位,我已經忘了他是誰了
旅遊的經歷,要趕快記下來
以利日後回味
奶疙瘩,是一種類似乳酪的點心,很硬
我抓了一把帶回來,
台灣的氣候高溫潮濕,很快就變質了...可惜
這是奶茶,鹹的
炒小米
圖瓦人事實上是蒙古勿日央亥部落的人,後泛指林中百姓。匈奴時代已有一些丁零人在此生活(匈奴也統治這裡),圖瓦人先世是鐵勒的都波(生活在東薩彥嶺),與他們最接近的還有科里亞克族與楚科奇人等的古亞洲人,在突厥汗國時代被征服,逐漸突厥化,成為木馬突厥之一;回紇汗國時代,有部分回紇人被派到這裡,因此圖瓦人也有回紇人的部落。另外二支是彌列哥(蔑兒乞)、餓支。後被吉爾吉斯人統治。到蒙古汗國時代又被蒙古化(1207年與瓦剌部長忽都合別乞投降蒙古)。中國境內的圖瓦人被官方登記為蒙古族(他們並不代表圖瓦人的主體成份,圖瓦人的主體在俄羅斯聯邦)。元朝有一禿馬部(打死博爾忽那部落),是林木中百姓,可能也是圖瓦人前身。他們先是元代臣民,在明代他們是阿勒坦汗臣民。他們生活在薩彥嶺至阿爾泰山。
另外,他們元代叫圖巴,是色目人的一種,速不台與者勒蔑也是出自兀良哈部。一些人認為圖瓦是一個由突厥過渡到蒙古的過渡民族。圖瓦人有三支,其中一支是人數極少的圖法拉爾人,有數百人分布在伊爾庫茨克州,他們的語言有古都波語的特色。蒙古人曾統治過他們,他們曾在19世紀末舉行過反抗蒙古封建王公的起義。他們在文化、服飾、生活習慣上非常接近蒙古。
在中國,圖瓦人主要分布於新疆伊犁阿勒泰布爾津縣禾木喀納斯鄉禾木村。近年,俄羅斯有人說他們的基因與北美原住民相似。
圖瓦人的母語為圖瓦語,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伯利亞語支,是保留了較多古突厥語成分的語言,與楚瓦什人有些相似。居住於俄羅斯的圖瓦居民使用母語範圍較廣,形成了用斯拉夫字母拼寫的書面圖瓦語,且多兼通俄語。居住於中國的圖瓦居民使用母語範圍相對較窄,僅用於口語,尚無文字,居民多兼通哈薩克語、蒙古語。